極端天氣|渠務署:已增應變隊伍及更新雨量參數 足以抵禦惡劣天氣

社會

撰文: 吳穎嵛

發布時間: 2024/05/23 15:44

最後更新: 2024/05/23 17:54

分享:

分享:

渠務署介紹雨季的防洪工作, (左起)渠務署助理署長/設計拓展蔡榮興、渠務署署長莫永昌、渠務署助理署長及操作維修劉勝昌。(朱永倫攝)

渠務署今(23日)表示,近年極端天氣愈趨頻繁,本港下月起進入風季,需要做好準備、預警、應急及復原,韌性防洪。署方指,將加強巡查容易出現水浸的地方,及增加緊急應變隊伍至160隊;又稱已就降雨量更新「雨水排放系統」手冊設計雨量參數,相信足以抵禦惡劣天氣。

渠務署署長莫永昌指,不能杜絕水浸是全球共識,吸取去年特大降雨經驗,當局已檢視及強化緊急事故控制中心及緊急應變隊伍的運作,將加強巡查220個容易出現水浸的地方,增加緊急應變隊伍數量增至160隊,運作基地則增至30個。

他表示,渠務署引入多項創新科技處理防洪工作,包括於去年「500年一遇暴雨」時,黃大仙及柴灣區內曾發生嚴重水浸的位置,選定逾30個雨水沙井安裝智能感測設備,24小時實時監察雨水渠的水位狀況。
 
莫永昌指,安裝有關設備後,兩區在本月2場紅雨中均沒有任何水浸報告,形容成效令人鼓舞。當局亦計劃今年內在元朗及尖沙咀試行以人工智能系統,實時分析街道影像,辨識街道水浸情況,及早派遣應變隊伍處理。

莫永昌表示,過去數月已進行大量工作,加強防洪及排洪能力,其中約120項各區維修及小型改善工程,大部分已於首季完成;另有11項大型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正在進行,包括興建雨水渠和地下蓄洪池,預計今年至2030年期間分批完成。

他又表示,渠務署「雨水排放系統」手冊的最新設計雨量參數,已考慮去年9月特大暴雨的降雨量進行上調,相信足以抵禦惡劣天氣,令香港的水浸風險更可控。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 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】  【職場智慧求生術】